Friday, 1 December 2017

筆記: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批判性思考的好處:
1. 多角度分析別人的論證,更客觀地判斷是否接納/認同別人的結論。
2. 更客觀和全面地建立自己的論證,讓人感覺更有說服力。

批判性思考應持心態:
有自己一套
觀察別人那套
保持好奇心
謙虛有禮
(對有理之人,不論雙方立場,敬之)
(人無完人,留有餘地)
勇敢地打倒昨日的我
問問事情關自己什麼事才決定處不處理
不要問題一浮現就問,要篩選

何謂論證?
理由+結論=論證(P.44)

如果分析別人的論證?(P.114)
步驟:
1. 找出論題和結論(講者想討論什麼和他想別人認同什麼?)
2. 找出理由(憑什麼我們應該認同他?)
3. 判斷意思的真正含義(具體意思即是怎樣?有一詞多義嗎?)
4. 找出假設(背後假設了什麼令論證看起來合理?)
5. 檢查有沒有謬誤
6. 檢查各項陳述是否可靠
7. 檢查有沒有替代原因(理由與結論的關係足夠直接嗎?)
8. 檢查數據有沒有欺騙性
9. 檢查有沒有什麼被省略了
10. 檢查還有沒有其他結論可從理由中導出

何謂論題?
引起對話或討論的問題抑或爭議。

主要的2種論題:(P.28)
描述性論題(是否)﹣在描述情況?
規定性論題(應否)﹣在規定什麼是對錯、好壞、應否進行?

何謂結論?
講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如何找?(P.33-35)
1. 先找論題
2. 找指示詞
  • 因此 Consequently
  • 表明 Suggest that
  • 由此可知 Therefore
  • 由此得出 Thus
  • 因此可以斷定 It follows that
  • 我要說的重點是 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 顯示出 Shows that
  • 證明 Proves that
  • 告訴我們 Indicates that
  • 問題的實質是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3. 於文章開頭和結尾找
4. 撇除不可能的因素(例句/數據/定義/背景資料/證據)
5. 檢查語境和作者背景
6. 問“所以呢?”

何謂理由?
我們為何要相信某個結論的解釋說明或邏輯依據。

如何找?(P.45-35)
1. 問“為什麼?”
2. 找指示詞
由於 As a result of
因為這個原因 For the reason that
因為這個事實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鑒於 In view of
由以下材料支撐 Is supported by
因為證據是 Because the evidence is
研究顯示 Studies show
第一、第二、第三 First...Second...Third
(3. 將結論和理由、理由和支撐理由用不同顏色的筆/編上序號區分
4. 用自己的話覆述一遍)

影響含義的因素:
一詞多義
抽象的詞語
情緒性字詞(loaded terms)

如何找?(P.63)
檢查論題/理由/結論
*只有出現在分析推理過程中,意思不明確的字才是最為關鍵。

如何檢查是否有歧義?(P.64)
問“具體是什麼意思?”
問“這個詞是否有多於一個的意思?”
通過反串來判斷別人怎樣給那個詞或短語下不同的定義(站在反對立場思考)
用其他詞置換,看看會不會對論證有不同的影響。
檢查上文下理/語境
查字典
*小心出現多次的字眼,有可能偷換概念了。

三種不同定義字詞含義的方式:(P.70)
同義替換﹣憂慮即是緊張不安。(不夠客觀)
舉例﹣憂慮即是候選人打開電視收看選舉結果公佈時的心情。(不夠客觀)
具體標準定義﹣憂慮是一種主觀上的不適感,伴隨有自主神經系統愈來愈強烈的感覺。(夠客觀,可試用字典尋找)

外延意思是指使用一個詞的約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稱對像。
(客觀描述)
內涵意思是指我們對述語或詞組所附加的情感上的聯想意義。
(對這個字有什麼感覺/充滿感情色彩的字?)

何謂假設?(P.86)
1. 隱藏或沒有明說出來(大多情況下如此);
2. 作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3. 對判斷其結論有較大影響;
4. 可能有一定的欺騙性。
*只需關心那些影響到論證結構質量的假設。
*看透假設有助你更客觀公平地下結論,亦更能說服那些試著跟你交流/接受你觀點的人。

2種假設:(P.98)
價值觀假設(Value Assumptions)﹣理由要透過這種假設才能證明結論/講者對事物的重要性排序
(論題﹣阿媽重要啲定阿爸重要啲?;結論﹣阿媽重要啲;理由因為阿媽比阿爸重要;假設認為阿媽比阿爸重要
描述性假設(Descriptive Assumption)﹣理由要透過這種假設才能成立/講者對事物本質的想法
(論題﹣阿媽係女人?;結論﹣阿媽係女人;理由因為阿媽係女人;假設事實﹣阿媽係女人?

如何找?(P.88-89)
先檢查理由,再檢查結論。

何謂價值觀?(P.14-15)
  • 人們認為較有價值的觀點。
  • 我們自己認可的行為準則,並且希望別人的言行能與之相一致。
價值觀影響一個人對規定性問題(應否)的結論。因為對於不同的價值觀人們有不同的認同程度,即有分重要次序。
而你是否接受講者的立場(價值觀)也是取決於你的價值觀是否與講者的立場配合。如講者的價值觀與你不同,你可要求講者解釋為何他認為那樣比較重要,你透過他的解釋來決定是否要改變你的價值觀。
(補充:關於這方面更詳盡例子可參考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P.46)

如何找價值觀假設?(P.95)
1. 從作者身份背景找
2. "為什麼作者用做理由的特定後果或結果對他而言顯得那樣可取?“/為什麼作者認為比B揀A較重要?
3. 反串”如果所述的論爭中的這些人採取相反的立場,他們會關心什麼?“

如何找描述性假設?(P.101-103)
1. 不斷思考理由和結論間的關係,愈直接愈好。
2. 站在作者角度思考
3. 反串
4. 作者所提的好處未必只有通過他的前設(手段)才能獲得/作者的方法是不是唯一的方法?
5. 小心不要將不夠說服力的理由當是假設,應只指明理由還不足夠說服力,而不是拿來推論。

3種常見謬誤:
1.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顯錯誤的/讓人不能接受的假設才能成位,因此使推理和結論顯得毫無關係;
(假設阿媽係女人阿爸就會係女人;結論:阿爸係女人;理由:阿媽係女人)
2. 把那些明明和結論無關係的信息弄得好像有關係,以此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阿媽係女人,阿媽係父母之一,阿爸又係父母之一,咁阿爸都應該係女人)
3. 看似為結論找證據(理由),而證據算數的前提取決於結論本身已經成位。
(結論阿爸係女人,因為阿爸係女人)

何謂可靠?
1. 表現得像一個無可置疑的常識。
2. 從無懈可擊的論證中得出的結論
3. 在同一場交流中被很多過硬的證據合理地加以證實,或者由我們所知道的其他證據來證實。

如何判斷可靠度?
1. 你確相它是真的嗎?
2. 你怎麼知道它是真的?
3. 你為何相信它?
4. 你能證明嗎?
5. 你的證明是什麼?
6. 證據在哪?

何謂證據?(P.48/139)
人們為證明其斷言是真而提供的具體信息。

主要類型 可信度 注意
1. 直覺(常識判斷力) 不算太高 應再查有沒有其他證據
2. 個人經歷 不算太高 容易以偏概全。
3. 典型案例 中等 應問“這個例子有沒有代表性?/有沒有強而有力的相反例子?/這個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沒有偏見存在?”
4. 當事人證詞 不算太高 選擇性(人皆有個人偏好,令其看事物的方法不夠客觀。)/個人興趣(講者與之相關人事的利益關係。)/省略信息/人為因素
5. 權威或專家意見 中等 要視乎專家的背景、資料來源是否一手、與之相關人事的利益關係。
6. 個人觀察 視乎觀察情況 觀察情況需要是近距離、幾個人在最佳環境裡同時得來的觀察、觀察者本身沒有偏見和強烈的期望值。
7. 研究報告 偏高 然而報告才導出的結論可信性不高。研究人員也會犯錯。小心強度確定性謬誤。亦撇開偏見資料,小心篩選當中有用的資料。樣本的覆蓋率如何?
8. 類比 視乎類比質量 小心錯誤類比謬誤

類比的假設:兩樣東西在一兩方面有相似之處,它們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會有相似之處。
這句話不一定是真。講者最好就提供最多證據去證明其相似度。

如果判斷類比質量?(P.178-179)
1. 找出事件/情況/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個相比較的事物相同和相異的方式/相似點和不同點之間的關聯)
*相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就是直接和類比所展示的那些潛在的原則相關的。
2. 嘗試套用別的類比:
識別你正在研究的情況的一些主要特徵。
盡量找出與上述情況有相同特徵的其他情況,再盡量想像出多種不同的情況。
盡量判斷熟悉的情況是否能為你提供關於不熟悉的情況的一些洞見。

何謂替代原因(Rival causes)?
一個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釋,可以說明為什麼特定的結果會發生。

如何找?
1. 找因果關係的指示詞
導致
影響了
與⋯⋯有關
阻止了
增加了⋯⋯的可能
決定了
與⋯⋯有聯繫
有⋯⋯的效果
2. 會不會只是相關,而不是因果關係←小心因為混淆謬誤和忽略常見原因謬誤
*我們找出的任何一個單獨的原因都極有可能是引起事件發生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
*小心過度簡化因果關係謬誤

何謂合理?(P.202)
邏輯上的合理性
和自己其他的知識之間的一致性
以前解釋或預測事件的成功率

數值怎樣騙人?
數值計算方法的不同和表示的方法不同令人產生不同的感覺。
數值與結論之間的關係也未必直接。

如果判斷數據是否精確?(P.220)
平均代表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想要“真”平均值還要全距/數值分佈的數值。
百份比﹠絕對數值缺一不可。
要證明事物有比較/變化時,其比較物/原本的模樣也需列出。
深入了解數值是怎麼得來?有沒有少了相關的資料?你認為得到那些資料應該要經過什麼步驟?講者得到資料的步驟是否與你想的一樣?

如何檢查是否有信息缺漏?(P.228-230)

什麼時候需要檢查還有沒有其他結論可從理由中導出?(P.239)
當結論只有在某人對理由的含義進行特定的解讀或假設之後才能得出來時。
*小心二分法阻礙思考,消除二分法可用“也許”或者“這取決於⋯⋯”回答/重新組句(由是否/應否改成“該怎麼解決問題?”)。

如果找?(P.244)
試用條件句,幫助我們得出某個特定的結論。
先不看結論/論題,從理由分析出有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析論證表:
論題:
結論:
理由:
支撐理由:
價值觀/描述性/謬誤假設:
(歧義:)
(替代原因:)
(備選結論:)



以下為雜亂筆記不用看。



事實斷言(factual claims):講者希望受眾當“事實”來接受的看法。
孤立斷言(mere assertion):沒有提供所需證據的事實斷言。
事實斷言有:描述性結論、用來證實描述性/規定性結論的理由、描述性假設
是否接受一個事實斷言為事實,視乎其可靠度。

隨機化實驗設計(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可減少組間比較的替代原因。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9A%8F%E6%9C%BA%E5%AF%B9%E7%85%A7%E8%AF%95%E9%AA%8C

批判性思考/推理的步驟(詳盡版):
1. 找出結論和理由
2. 記住結論並思考你認為可能與其相關的理由,將你的理由和作者的理由作比較
3. 如果結論支撐某個行為,那就判斷理由是否表明了某個特殊/具體的優點或不足,如果沒有,就要當心。
4. 問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位,一個人要相信什麼才能從邏輯上支撐這個結論,他還得相信什麼才能讓理由成立?”從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設
5. 問一下自己“這些假設有沒有道理?”如果是明顯錯誤的假設,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個謬誤,這個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邊不管了。
6. 看看有沒有一些強烈訴諸你的情感的詞組可能干擾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沒有考慮到相關理由。

批判性思考/推理的步驟(簡短版):
1. 找出結論和理由
2. 你想到的理由和作者的有什麼不同嗎?(以免作者用他的思維框框鎖住了思考)
3. 理由是否夠力支撐結論?
4. 假設是什麼呢?
5. 假設對嗎?
6. Double Check
*小心出現多次的字眼,有可能偷換概念了。

論題:
結論:游泳池有可能對健康不好
理由1:游泳池不能嚴格遵守衛生條例﹣>為水生細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間(理由導致的問題)
支撐理由:研究顯示60﹪泳池都不能保證水裡的氯含量達到正常水平(點樣唔遵守?/客觀證明理由)
支撐理由:好多人游完水就病(理由導致的結果)

→因為見到有數據講60﹪的泳池不能保證水裡的氯含量達到正常水平先覺得泳池不能嚴格遵守衛生條例,導致為水生細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間,繼而好多人游完水就病?

→一開始就泳池不能嚴格遵守衛生條例,而亦有一個證據顯示有60﹪的泳池不能保證水裡的氯含量達到正常水平,導致為水生細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間,繼而好多人游完水就病。相信分分鐘仲有好多其他暫時未有證據嘅不遵守衛生條例嘅例子?)

- 好多人生病的數據由何處出來?
- 如果真係有人游就完病,生病的原因真的因為水裡的氯含量沒有達到正常水平/水生細菌多嗎?

*因為無直接數據顯示好多人游完水就病關氯館含量事(斷言),所以可以分開當第二個支撐理由黎講?


論題:應唔應該強制規定學生要參加社區服務?
結論:唔應該。
理由1:強制的話導致佢地難以理解慈善和愛心嘅真正含義。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2:強制的話有違活動真正含義。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1:對社區服務產生怨恨,將來更不會主動參加。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1:做事馬虎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1:心懷不滿態度粗魯,影響服務運作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都係一啲主觀情感嘅可能性推測?

論題:應否改變星期五晚上嘅節目表?
結論:應該。
理由1:為左比不同活動有平等嘅關注。
支撐理由:父母同活動支持者比較易抽空去五晚嘅活動,得到嘅關注相應較多。
支撐理由:

第一篇:
論題:學校應否限制學生衣著?
結論:應該。
理由1:營造專心一致的學習氛圍
支撐理由:X
支撐理由:X

歧義:
衣著不當?
自由?≠限制

第二篇:
論題:應該自由使用藥物?
結論:應該。
理由1:基本權利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歧義:
藥物使用=誘惑?
基本權利
自由
管制

第三篇:
論題:政府應否大大削減美國的外來移民人數?
結論:應該。
理由1:人滿為患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2:高失業率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3:水污染嚴重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理由4:危及美國文化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歧義:
大大? How?
人滿為患?具體數字?點患法?
居高不下?幾高?
水污染?點嚴重法?
危及文化?How?

第一篇:
論題:做人是否一定要坦誠?
結論:不是
理由1:有機會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
支撐理由:
支撐理由:
價值觀假設:朋友之間的感情比誠實重要

第二篇:
論題:大學生應否加入聯誼會?
結論:應該
理由1:結交好友
理由2:找工作更有利
理由3:有機會加入專業人士的社交圈
理由4:鍛鍊領導材能,提高競爭力
支撐理由:聯誼會常組織活動,參與其中可練習怎麼做。
描述性假設:
價值觀假設1:一個人的前途是由自己認識的人所影響
價值觀假設2:大學生活除了讀書外應該尋歡作樂、進行社交、成為很多人的好朋友。

第三篇:
論題:收養子女應否有與親生父母溝通的權利?
結論:應該
理由1:滿足好奇心,從而才可正式跟親生父母作了斷。
理由2:更清楚自己身體健康狀況。
價值觀假設:與親生父母作了斷比較重要

論題:國會應否讓通訊委員會隨意決定禁止播放在廣播電視上播放酒類廣告?
結論:不應
理由:委員會會禁止播放其他廣告
謬誤假設:如這次讓他通過,下次其他廣告委員會也會禁止播放(未來的事情誰知道?純屬毫無根據的推測/滑坡謬誤)
理由:措施不會有用
謬誤假設:因為人想喝的話總會有辦法喝到。(純屬毫無根據的推測)
謬誤假設: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喝得到酒這個方案就證實無用。(追求完美方案謬誤)
*措施目的在於減少飲酒的人而不是滅絕所有人。

論題:
結論:讓人們使用大麻作為緩解慢性劇痛的一種手段。
理由1:人們已達成共識做用大麻。
支撐理由:2項數據
價值觀/描述性/謬誤假設:當社會對一種毒品的藥用價值達成共識時,我們就同意使用這種毒品。

為何法律系學生參加考試不允許使用手提電腦
可能點
1. 考試目的是為了測試同學運用法律的能力?
2. 容易和其他同學出貓

為何法律系學生參加考試允許使用手提電腦
可能點
1. 記住每條法律是很困難的事

律師能夠使用電腦查閱案件的相關信息
1. 律師查案為了解決事件,不是測試運用法律的能力?